(资料图)

全长6.5公里,全程20分钟,运行3年有余,开通初期每天上万人乘坐的高明有轨电车,如今乘客寥寥,记者实测日客流量难超百人,甚至一趟车总客流徘徊在个位数,而每年财政预算支出却上亿元……近日,《南方都市报》对广东佛山高明有轨电车进行了实地走访和调查研究,并推出8版特别报道《问路高明有轨电车》,聚焦其运营现状、面临问题与发展前路。(3月25日澎湃新闻)

该特别报道一经推出后,在网上引起广泛热议,截至目前全网阅读量达到近500万,20余家国内媒体转发,话题一度冲上新浪微博同城热搜榜第一位,全网各平台网友留言评论达1000+。不管是修整、建设,推进单线成网,还是停运、拆除,及时止损,专家和网友都在积极为高明有轨电车探寻出路。

据报道,高明有轨电车首期项目总投资8.38亿元,2017年2月开工建设,2019年12月30日正式运行。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世界首列商用氢能源有轨电车,其建成运行成为万众瞩目焦点。高明人因“敢于吃螃蟹”,一时风光无限,成为当年高明人最引以为傲的事件。

资料显示,高明地处佛山市西部,常住人口不足50万,2022年GDP刚刚突破千亿大关。这个经济体量,放在高手如林的佛山显得存在感不足。五年前,高明以改善“外联不足,内部不畅”交通问题、提前布局氢能产业、加快推进氢能源有轨电车产业化及规模化应用等为由,闯过一道道论证决策关,拍板上马有轨电车项目。

回首当年,这一决策体现了高明不甘人后的自励、敢为人先的胆识,以及弯道超车的雄心。但是,时过境迁,被寄予厚望的有轨电车,如今面临乘客寥寥、班次太少、年亏亿元、产业示范效应减弱等无法回避问题,成为高明人挥不去的“心头痛”。

事实表明,当年高明有轨电车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及行政审批流程,存在毋庸置疑的决策失误。这里有外部经济环境变化以及新冠疫情肆虐等客观原因,但更重要的应该是科学论证、民主决策等环节存在严重问题,使得彼时综合条件并不成熟的有轨电车项目开工建设,导致目前运营难以为继被动局面,让人不免唏嘘。

高明有轨电车困局引发关注,专家和广大网友纷纷献计献策,为其探寻出路,并提出一些具体建议,其中以“停止运营”“拆除止损”最受支持。如今,高明有轨电车面临重大抉择,选择任何一种善后、纠正方案,都意味着对以往决策的某种否定,蕴含政治风险,考验领导智慧,也需要“吃螃蟹”精神。有轨电车何去何从?高明是否高明?公众不妨拭目以待。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