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东方网记者董浩帆4月15日报道:今天,上海首家“产学研”一体化动力电池无害化处理企业——上海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中心在嘉定区安亭镇揭牌成立。据悉,该中心由上海多家国企共同推动,预计第一条产线在2024年搭建完成。

揭牌仪式上,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工作党委书记程鹏表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是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工作,是新能源汽车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一环。上海市正在从回收网络、管理平台、标准体系、商业探索四个方面加快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建设。上海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中心的成立,进一步提高了本市动力电池属地化、无害化处理能力。

各方见证下,上海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中心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摄影:金祥)

伴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壮大,动力电池退役潮也将接踵而来。上海作为全国动力电池保有量最高的城市,动力电池循环利用潜力巨大。上海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中心的技术总监、西安交大化学学院副教授杨国锐在揭牌仪式现场在接受东方网记者采访时说:“目前我国动力电池回收行业主要面临有以下问题:回收网络不健全、梯次利用和资源化再生技术自动化程度低、二次污染和安全隐患大等方面。”因此,动力电池再生行业现状鱼龙混杂,目前仍然处于探索阶段。

据了解,上海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中心的核心优势在于“产学研”一体化的运营模式。目前上海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中心的技术团队已就位,核心人员为西安交通大学化学学院副教授杨国锐、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副教授徐启新和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研究员相明辉三位专家,他们均来自于由国内科研院所专业人员组成的“废旧电子资源化利用技术研发联盟”。

值得一提的是,该技术团队在放电工艺、物理拆解、真空分离、污染防控等技术方面拥有核心技术和专有成套设备,并且在企业运营管理、生态环保 及资源化生产项目实施等方面拥有丰富且成熟的经验,将为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中心带来科研界和产业界的最先进的生产模式。

杨国锐在揭牌仪式现场表示:“动力电池回收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技术迭代发展非常迅速。产学研一体化的模式帮助企业保证了自身的技术先进性和环保的规范性,这也是将来锂电池回收行业的主流合作方向。”

今年2月份,上海市政府发布了《上海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明确提出上海市将建设动力电池全产业链溯源和管理回收利用网络,落实汽车生产厂商和动力电池供应商主体责任;拓展废旧动力电池梯次应用,推进退役动力电池循环利用技术、工艺、装备、产业聚集发展。

作为全国单体城市中研发水平最高、链条最完整、拥有实力最强劲的汽车产业的市辖区,上海市嘉定区是发展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的首选之地,将为动力电池的循环利用提供实践场景。在嘉定区的高度支持下,上海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中心落地嘉定安亭镇,将与本地汽车产业链形成有效互补,帮助嘉定区和上海市探索出一条更加可行有效的动力电池循环利用道路。

据悉,未来,上海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中心致力于成为上海地区循环经济示范性骨干企业和全国再生金属资源综合利用行业领军企业。打造“政用产学研”一体化的企业示范平台,联动多方资源,推动上海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无废化建设,为行业探索出一套可以复制推广的动力电池属地化回收利用长效机制,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用贡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