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孩子裸辞考研失败了,一年职业空窗期后,他完全丧失了找工作的信心,该怎么办呢?”90后小郭的母亲着急地找到宝山区首席职业指导师李弘寻求指导帮助。在与小郭的一对一指导下,李弘了解到他求职退缩的原因。经过多次交心聊天、共同探讨,小郭逐渐找回信心,最终成功面试入职心仪的企业。

从业16年,李弘帮助过数千位像小郭一样在职业路上迷茫无措的求职者。从解心结到授求职技能,再到对接岗位信息,李弘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践行就业优先战略,努力帮助求职者实现人生价值。


【资料图】

从“菜鸟”到“老法师”:首席职业指导师的自我加压

李弘在大学毕业后放弃了熟悉的法律专业,投身公共就业服务领域。简单的初衷让她在这个领域一做就是16年。

“实际上我刚入行时也遇过职业迷茫期。”2008年,在宝山区就业促进中心刚做满一年前台工作的李弘和很多职场人一样面临着职业发展选择,是在单位里从事职业指导、创业指导,还是选择活动宣传策划,抑或是其他工作方向?当时迷茫的李弘找到了单位职业指导师寻求帮助。在交流中,李弘逐渐认识到自身的特质和特长,决心选择职业介绍板块,成为一名职业指导师,用自身的专业力量与公共就业资源,帮助到更多求职者。

彼时,职业指导对于就业工作来说还是新生事物。甚至不少求职者听到职业指导,抱有抵触情绪。“我只要找工作,不要和我谈这些空的,你有岗位吗?”“给我打印一张面试单,我去单位看看不就行了,为什么还要职业指导?”失业焦虑的求职者常常把职业指导师当做发泄情绪的“工具人”,给满怀热忱的李弘浇上一盆盆“冷水”。工作中,每一名来访者的诉求千差万别,还有很多“疑难杂症”。

每接待一名咨询者,就是接下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李弘知道,光有“热情”不够,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兼备才是做好工作的关键。在宝山就促悉心培养下,李弘参加了职业指导师培训并考取了国家二级职业指导师资格证书。在每年多场现场招聘会、就业指导讲座、现场职业咨询等活动上,李弘的指导台前有越来越多的咨询者寻求帮助。在就业指导路上,李弘自学了心理学并运用在职业指导中,通过耐心与求职者模拟面试,引导求职者发现自己求职中的不足。在大量的学习和案例实践中,李弘由辅助角色成长为独当一面的职业指导师,并在2014年成为一名出色的首席职业指导师,连续多次在国家级、市级的职业指导竞赛中磨练技术、展现风采。

从“一个人”到“一伙人”:“助飞”团队的应运而生

近年来,随着求职者对职业指导的认同度提升, 来找李弘的人越来越多,李弘的担子越来越重了。日常工作中,除为求职者提供心理咨询、沟通协调、职业指导等全方位服务外,李弘会花大量精力为每个求职者建立指导台账,做好长期跟踪服务。据统计,李弘每年的1对1专门指导人数在80人以上,但李弘也意识到,个人的能力毕竟不能覆盖全区的求职群体,于是她提出打造职业指导团队的想法。过程中,她结合十余年的职业指导经验,制定了宝山区星级职业指导队伍建设方案,2021年,宝山区星级职业指导师团队成立。她将实践经验和指导技术毫无保留的传授给扎根于基层的数十名星级职业指导师。通过推进基层就业服务站点建设,织密基层服务网络,让更多的求职群体享受家门口的专业就业服务,进一步扩大宝山区“助飞”职业指导工作室的品牌效应。

如今,越来越多的职场人在求职有惑时,可以在家门口找到公共就业服务,找到宝山区“助飞”职业指导团队。宝山区就业促进中心介绍,星级指导师队伍在成立首年,开展职业指导1601人次,其中专门指导290人次,过半成功就业。李弘在这个过程中,也从一名专业的首席职业指导师蜕变成星级职业指导团队的首席带教官。

指导+推荐:为“Z世代”的高质量就业提供一体化服务

新形势下,李弘发现更多的年轻求职者不再满足于“实现就业”,而是追求“高质量就业”,为了更好地帮助求职者找到适合自己的目标岗位,李弘和她的团队主动靠近年轻人,与宝山区域内五所高校、三所中职院校联系,自主开发20余个职业指导课件,并带领团队每年巡回授课。此外,还通过微信公众号免费分享自制职业指导课件,通过各类直播带岗活动出镜分享求职技巧。

《职业选择中的困境与对策》课件曾获得上海市十佳优秀课件奖。课件《职业定位与求职能力提升》曾作为人社部课件在全国双创周展示。

而在社区这个公共就业服务的“传统阵地”中,李弘不断优化职业指导方式,带领星级职业指导师团队运用“人职匹配”理论,创新服务方式方法,并依托“宝就业”线上平台,推动职业指导与岗位推荐服务有机融合,将服务范围扩大到全区各街镇。2023年,为进一步延伸基层公共就业服务触角,李弘和她的团队被纳入社区治理学院“师资库”,这一次,她的课件从学校来到居村,成为基层条线队伍赋能成长的“营养。12个街镇、600多名居村条线工作者、密密麻麻的课程表......李弘就这样,又踏上了她所热爱的那份征程。

“其实很平淡,没什么惊天动地”李弘在接受采访的最后这样向记者表达到。然而,据她的同事介绍,每当李弘一次次收到求职者的一条喜讯、一封表扬信和一面锦旗时,她还是难掩心中的激动。李弘说来自群众的认可才是她做好这份工作最大的动力。

“我是一名职业指导师,更是一名党员,党员,一定是能给身边人带来正能量的人,我要做一名赋能者,当别人处于人生低谷时,能够赋予别人积极的能量。”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