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当前正是秋粮产量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农业防汛抗旱的关键时期。为应对极端天气复杂严峻、病虫害多发重发态势,农业农村部启动下沉一线包省包片奋战100天夺秋粮丰收行动,部领导包保、派出100多名干部和354名专家分赴27个秋粮生产省份,深入一线精准指导防灾减灾、单产提升、秋粮田管等重点任务落实,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问题。

党员干部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防汛抗旱的第一线、乡村振兴的最前沿、基层治理的主战场,只要是人民群众有需要的地点,就是党员干部奋力奔赴的主战场。办公室看材料、会议室听汇报,不如将“移动办公桌”搬到田间地头去,这样不仅能及时了解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清晰服务群众的难点和堵点;而且还能建立起良好、和谐的干群关系,增强人民群众对组织和干部的信任和信心,从而让服务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和肯定。

到“屋外”,听一听群众的“需求”。广大党员干部服务人民群众,不管是农业技术服务队,还是医疗服务队,亦或者是其他派赴基层的干部,网格联络员、志愿者,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及时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就是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经常到人民群众的身边走一走、问一问、聊一聊,从他们的实际需求出发,和群众一起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措施,着力解决他们的现实问题。

到“田间”,问一问群众的“诉求”。干部服务群众不是“想当然”,更不可能是“自以为是”;干部只有根据人民群众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补短板,才能精准地服务民生,才能办好服务群众的“实事”。因此,广大基层党员干部要到群众身边去走一走、看一看,这样才能对田间地头的具体情况、工厂车间具体问题了如指掌;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到群众身边去走一走、聊一聊,才能对农业种养殖的家底情况,乡村振兴的难点、堵点在哪里,只有充分了解人民群众的真实诉求,才能真正凝聚民心、汇聚力量。

到“网格”,暖一暖群众的“心房”。干部服务群众,就是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总是会有一此烦心事、闹心事;不管是农业生产前沿阵地,还是人民群众生活的现实情况,都是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难。作为直面群众的基层党员干部,就必须真正沉下去、留下来,与人民群众一起找问题、解难题;只有如此,才能让干部的服务有温度、有效率,才能让干部的服务更顺民意、暖民心。

从“案头”到“田头”,广大党员干部只有走出机关的大门,敲开群众的家门,经常到人民群众的身边走一走、看一看、聊一聊,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问政于民,以实干和担当,才能真正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才能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