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新闻记者李兴民摄影报道)5月21日,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来临之际,省生态环境厅、海口市政府联合在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举行2023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主题为“从协议到协力 复元生物多样性”。

近年来,海口市委、市政府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内容,统筹山水林田湖海一体化治理,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信息资源共享、预警监测、联防联控、应急处置、生态补偿等领域建立协同工作机制,争做生物多样性保护“优等生”,取得丰硕成果。空气质量连年在全国名列前茅,荣获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

2022年“海南海口市五源河下游多方联合参与栗喉蜂虎保护案例”成功入选生态环境部评选的2022年生物多样性优秀案例名单,成为全国40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秀案例之一。去年开展的海口市全域生物多样性调查显示各类物种达2966种,滨海湿地和近岸海域记录到海洋生物超500种,这些数字均创下了海口市生物多样性“家底”的新高。海口湾海域呈现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美丽新景象,美舍河、五源河、东西湖、鸭尾溪、红城湖、迈雅河等各重点区域治理成效显著,对于维护生态系统和保护物种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省生态环境厅总工程师全占军表示,海南岛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热点地区之一,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海南是我国红树林种类最多的省份,红树林面积达57.24平方公里,占全国红树林面积的24.83%,红树林植物种类数占全国总数的90%以上,海南红树林质量相对较高,群落组成与结构复杂,保存较为完整,具有典型的热带性、古老性、多样性和珍稀性。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面积4269平方公里,拥有我国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连片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同时还拥有全球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海南长臂猿,是海南长臂猿的唯一分布地。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里的海南长臂猿从1980年霸王岭自然保护区成立时的7-8只增加到了目前的36只,作为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指示物种,能成为全球唯一保持缓慢、稳定增长的长臂猿种群,这与热带雨林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密不可分。

据悉,海南省热带野生动植物园集珍稀野生动植物科普博览、保护繁殖、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为主题的4A国家级旅游景区,也是一家全景式展现岛屿型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浓缩海南岛动植物精华的天然博物馆。景区内生活着130多种、2000余只(头)国内外珍稀由野生动物。景区绿树成荫,热带森林覆盖率达99%,生长着黄花梨、见血封喉、沉香等珍稀热带植物280科,1000多个品种,为典型的热带雨林景观,形成了层次分明的海野生态系统。

版权声明:国际旅游岛商报全媒体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作品,欢迎转发,但非经本报书面授权同意,严禁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或改编、引用等,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