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循着阳光,走入师大新村“高龄宿舍楼”,眼前所见是朱红色的木质楼梯。拾阶而上,木质地板发出“吱吱呀呀”的声响,使人宛若漫步历史长廊,溯回旧日时光。这复古优雅的木质楼梯,正是老房子的迷人之处,但却也让居住于此的居民“又爱又恨”。居民担忧道:“我们楼栋是砖木结构的房子,横梁、窗户以及楼梯都是木质结构,一旦失火后果不堪设想。”

为切实回应群众关切,用心用情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康健新村街道积极开展老旧住房“通畅楼道”消防安全治理行动。加强安全隐患排查的同时,通过“微基建”实事项目建设,为上师大新村“高龄宿舍楼”安装消防喷淋,切实消除百姓安居的"心头大患"。

师大新村宿舍楼共有八幢,建于1954年,建成之初为教师宿舍,作为当时罕见的多层住宅,其可以说是风光无限。“它刚建成时,周边满是村舍与农田,可谓是一览众山小。”久居于此的居民回忆说,当时路过的人都会抬头看,羡慕得很,谁都想搬进去住。

几十年风雨变迁,当时人人羡慕的“豪宅”也逐渐褪去了光环,成为了再平常不过的“老屋”。不仅如此,曾经引领潮流的“砖木结构”,如今也成了危险的代名词。“房屋没有规划消防设施,且楼内大量使用木质结构,安全存在较大隐患。”师大新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周晟表示。此外,楼内60周岁以上老人占比超70%,一旦发生危险,行动不便的老人也很难自救。

面对复杂的楼内环境,师大新村居委会工作人员也积极采取措施,定期上门协助居民清理过道堆物,不断提醒居民注意用电用气安全。“尽管如今楼道堆物乱象得以消除,居民安全用电习惯良好,但还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周晟感慨。

群众的“急难愁盼”,就是街道的“心头大事”。为此,康健街道结合“通畅楼道”专项治理行动,克服宿舍楼硬件上的“先天不足”,于每层楼内均安装上消防喷淋,让老屋迎来“新喜”。

如今,沿着木质楼梯拾级而上,只见黑色喷淋管道从底楼顺着墙壁直通顶楼。每个楼梯口,每个转折处都有一顶小小的银色“小伞”。“消防喷淋一旦达到68℃的临界温度,玻璃泡就将爆裂,喷淋开始喷水,这可以最大程度保护过道里的木质材料。”周晟介绍说。

除了消防喷淋,每层楼内还装有烟感报警器,一旦楼道内烟雾浓度过高,其就会发生警报。“不久前邻居烧菜烧焦了,烟雾弥漫到楼道内,就引发了警报。”居民朱师傅笑言,这稍显聒噪的警报声,对如今的他们而言,却是令人心安的乐章。有相同感受的不止朱师傅一人,不少居民都感慨,“以往用电用气总是小心翼翼,现在好了,总算可以放心大胆的做饭烧菜了。”

如今,有了这些全年无休的“消防员”,社区的安全指数提升,居民的幸福感也回来了。未来,康健街道还将持续优化“软件”,通过定期组织居民参加消防逃生演练、做好防火安全宣传等方式,保证安全生活常驻居民身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