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3月17日,广州高新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在黄埔区政务服务大厅办事窗口领到了“一证多址”食品经营许可证,成为全省首家享受到“一证多址”改革红利的企业。(3月18日南方日报)

实行“一证多址”改革前,一个食品经营许可证只能对应一个经营场所,每新增一家直营门店,都需要提交一套办理材料以办理新的食品经营许可证,且取得许可证后,企业需要“反复跑”,徒增不少成本。特别是对小微企业来说,规模进货才能降低成本,对“一证多址”的需求更加强烈。实现“一证多址”事前集成审批、事中集成管理,既有利于企业发展,也有利于方便群众消费。

早在2016年3月1日,《广东省商事登记条例》就正式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商事登记地方性法规。《条例》简化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手续,放宽登记条件,并允许一址多照、一照多址,授权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可对一址多照、一照多址和“住改商”的条件作出具体规定。

事实上,对“一证多址”各地都在探索。北京经开区将政务服务中心企业准入服务厅1号窗口设置成为“改革专窗”,集成“一业一证”、“证照联办”、“一证多址”等多个改革场景,除了食品连锁经营企业场景外,医疗器械批发企业同样实现了“一证多址”;在上海,2016年,长宁区市场监管局在全国率先探索营业执照“一照多址”改革,2019年,又将准入的经验拓展到准营,创新推出“一证多址”。2020年,长宁区又核发全国首例“一址两证”的食品生产许可,东航食品在同一生产加工场所,既有海关部门颁发的《国境口岸卫生许可证》,又有市场监管部门核发的《食品生产许可证》。2023年,长宁区市场监管局与上海市场监管局共同为企业颁发食品研发、食品生产“一址两用”许可证。

今年2月,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要引导便利店、社区超市“一店多能”,拓展便民服务,推广网订店送、即时零售等线上线下融合新模式,打造消费增长的新引擎。

在社区周边可容纳的店面数量有限和居民需求多元化的背景下,普通的社区零售小店必须向“一店多能”的社区综合服务点转型。比如,便利店可以卖早餐,还可以在白天帮助市民照料孩子和老人。但是,“小而多”则容易增加经营成本,这就需要“一证多址”,让经营户通过连锁经营获得规模效益。同时,还需要“一址两用”甚至“一址多用”,让经营户增加便民服务事项,也弥补供给缺口。

总之,恢复扩大消费优先,优化营商环境,让人民生活更美好,特别需要“一证多址”“一址多用”,让企业和商户拓宽业务半径,打造消费增长的新引擎,激发群众消费热情。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