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8月7日迎来立秋节气,这是我国24个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俗称“七月节”。

“秋者,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暑去秋来,晨起白露。从立秋开始,阳气渐收,万物内敛,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成熟结果。

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的结束。“热在三伏”,立秋往往还处在中伏,要真正感受到秋高气爽,我国多数地区要等到白露前后。“秋后一伏”,这一段时间还是比较“难熬”的,对农民和农业来说却是宝贵的。

立秋后,炎热的夏天会日渐减弱,秋气渐浓。秋后每下一次雨往往会更加凉快一些,所以有“一场秋雨一场寒”的说法。古人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描述的就是这种情形。

今年立秋比较晚。俗谚云:“晚立秋,热死牛”。所以,今年可能会遇见“秋老虎”。但对农作物来说,这却是好事。因为晚立秋的话,夏收作物和秋收作物都有足够的生长时间和热量,长势好、产量高。所以说,“七月立秋早晚都收,六月立秋两头全丢”。因为如果立秋在农历六月,就是早立秋,天气很快要变凉,作物生长时间和热量都不充足,长势和产量会受影响。

诗人们也常常会在立秋这天,吟诗寄怀。唐朝刘言史在《立秋》中写道:“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寥寥十个字,非常精妙而准确地描绘出了夏秋之际的气候变化。

“立”,就是开始;“秋”,就是禾熟。立秋意味着庄稼开始结果孕籽,祖国大地,从南到北,水稻开花孕籽。所以立秋之后,田间作物对水分要求迫切,农谚说“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

《立秋日破晓入山携枕簟睡於禅静庵中作诗一首》是宋朝毛滂的诗。他看到遍地稻花香,深情写下“山容便与新秋净,稻花已作丰年香”的诗句。

立秋也是个“吃货”的节气,很多地方有立秋“啃秋”的风俗,在这个时候买些西瓜或者玉米回家,全家围着啃,就是“啃秋”了。

立秋已是秋收在望,“啃秋”抒发的实际上是对丰收的展望与喜悦。

推荐内容